词条 预备立宪(預備立憲)
拼音 yù bèi lì xiàn
注音 ㄩˋ ㄅㄟˋ ㄌㄧˋ ㄒㄧㄢˋ
预备立宪是什么意思
预备立宪的其它解释
预备立宪的造句
1、清末改革包括新政和预备立宪。
2、清政府在“预备立宪”中,不仅拟订了关于这一机构的法律草案,而且就这一机构的设立作出了安排。
3、发展到失败的三个阶段,预备立宪经历了多次不同程度的政治妥协。
4、在清末预备立宪的政治改革中,满汉关系极为敏感,至为关键,始终是一个重要制约因素。
5、预备立宪派与革命派的妥协,导致了“十九信条”之出台。
6、从开始,清末统治者宣布实行“预备立宪”。
7、清末预备立宪骗局破产,革命形势成熟,辛亥革命爆发。
8、清政府被迫缩短了“预备立宪”的期限,允诺召开国会和成立责任内阁。
9、清末改良派和清政府分别通过变法维新和预备立宪进行了宪政尝试,但都以失败而告终。
10、清政府决定师法日本,与明治维新一样从改革官制入手,并将原先成立的考察政治馆改组为宪政编查馆,作为预备立宪的专门预筹机构。
11、中外臣工见了此旨,无不疑心,以为正值预备立宪,新政进行,忙得不得开交时光,忽有这闹中取静、忙里偷闲的间着,朝廷举措,真是出人意外。
12、1909年,作为清政府“预备立宪”骗局产物之一的咨议局相继在各省成立。
13、晚清预备立宪是中国政治史上鲜有的政治妥协的产物。
14、清末立完由于采取预备立宪的方式来推行宪政建设,长期以来没有得到学界积极的认识。
15、政闻社因“明图煽动,扰乱治安”的罪名被查禁,同时,朝廷颁布钦定《宪法大纲》,正式宣布预备立宪,预备期为。
16、“五大臣出洋”正式拉开了清末预备立宪的序幕,当时的舆论是如何看待这一轰动事件的呢?